振兴奶业需要认真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发布时间:2008-12-04

    来源:

    字号:[

    振兴奶业需要认真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在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   刘成果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两个半月前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更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和危机。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乳制品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生产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紧张,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奶牛主产区普遍出现倒奶现象,个别地区出现宰杀奶牛现象,广大奶农生产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民族品牌信誉受损,一些国家(地区)禁止进口我国乳制品。总之,这次事件,对我们损失是惨痛的,教训是深痛的,心情是沉痛的。痛定思痛,学费不能白花,要通过事件的处置和反思,引出好的结果,转危为机,在整顿中振兴,确保今后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奶业。正如我的一位同乡好友在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给我发的一则短信说的那样:“三鹿一声雷,九州万众惊。荒火随风过,春来草木兴。”

      事实正是如此,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使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诸如在奶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对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乳制品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造成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奶站的监管缺失,对掺杂使假,压级压价等行为打击不力,致使奶站运营管理混乱;奶牛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低,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不合理;法制建设滞后,行业指导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系没有构建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总病根,这些深层矛盾和问题的充分暴露,有助于国家、部门和行业加深认识,有助于加快解决、消除这些病根,使我国奶业整体素质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顺利实现转型。

      在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了,使奶业管理开始步入法制轨道。新制定并发布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治理整顿的目标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奶业为总目标,以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整顿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奶站规范养殖为重点,努力开创奶业新局面。三年具体分段目标明确、清晰,而且在工作方针上明确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建立奶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而且通过处置事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了,饮奶知识得到了规模宏大的宣传和普及,人们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意识空前提高,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逐步建立。上述这些既是这次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出的积极成果,更是振兴奶业的有利条件。

      下面我就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贯彻落实问题,提几点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重塑信心问题

      据有关机构调查,婴幼儿奶粉事件曝光之后,消费者信心严重受挫,国产各类奶制品消费者停止或减少购买的占四到六成,购买国外品牌奶粉的由34%増加到47%,婴幼儿奶粉在事件五周之后,选择进口品牌的占86.8%,选择国产品牌的只占13.2%,成人奶粉、液态奶、冰激凌事件后五周,消量分别恢复到事件前销量的41%、64%、21%。奶业是营养健康产业,是高效节粮型产业。乳品不是奢侈品,而是常规、普惠性食品,是人们都离不开、代替不了、终生不可缺的食品。所以,圣经里面写道:圣地就是牛奶加蜂蜜的地方。因此不能一朝被蛇咬,终生怕井绳,不能因噎而废食。要正确判断我国奶业形势,充分肯定这些年发展的成就,要正确看待这次婴幼儿奶粉事件,问题奶粉只是少数企业、部分批次,绝不是全部,绝大多数产品质量还是合格的。就是美国发展初期也出现过泔水奶事件,并没挡住牛奶消费的潮流。何况国家高度重视,及时果断地加以处置,整顿力度很大,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乳品质量明显改观,完全可以大胆食用。各种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通力合作,加大正面宣传和引导,重塑消费信心,这是奶业振兴的前提。因为只有消费才是奶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企业要调整营销策略,细分市场,采取差异化战略,扩大消费群体,培育和开拓市场。
      这里要特别提出,《纲要》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十分必要。胡锦涛总书记早就指出,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都能喝上牛奶,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温家宝总理也在他著名的“梦”里提到,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这是绝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从小喝奶,影响一生。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资,莫过于将牛奶喂进孩子的口中”。据《中国食品报》载:近年来欧美儿童营养膳食专家对7-8岁学童进行跟踪调查,将每天摄奶190毫升和不摄奶的两组对比,22个月后,前者的身高比后者高2.8cm,这是因为牛奶中富含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化生长因子,提高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能力,因此,两亿多中小学生是最大的乳品消费群体,现在只有几百万学生参加这项计划,反差实在太大,开发潜力巨大。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的现实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战略举措,必须加大推进力度,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支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建设,确保奶源质量;二是加强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的认定工作,确保质量安全;三是教育部门要积极参与,热心宣传,精心组织,正确引导;四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或给饮奶有困难的学生以补贴,或给定点加工企业以税收减免。只有这样才能把总书记的愿望和总理的梦想,从他们的口中落实到中小学生的嘴里。

      二、关于科学布局问题

      目前,我国奶业已经呈现出北重南轻、北奶南运的格局。据2006年统计,北方十六省、市、自治区奶类产量2999万吨,人口5.45亿,人均占有奶类55公斤。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奶类产量305万吨,人口7.42亿,人均奶类只有4公斤,占56.6%的南方人口仅占奶产量的9.2%,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的16.3%,布局极不平衡。这种格局带来的弊端:一是南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人喝不到鲜奶;二是浪费大量的运能,因为液态奶85%以上是水,消耗大量运能运水,显然是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所以在这次整顿振兴奶业过程中,一定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奶是普惠性食品,不管什么地方、什么民族都要食用奶制品,同时奶又具有新鲜易腐的特点,鲜奶必须本地生产供应,运输半径决不能过长,这就要求鲜奶的加工点和与此配套的奶源基地必须均衡布局,南方奶源基地建设可以考虑开发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奶牛品种。例如,大量的奶水牛资源应当大力开发,还可以考虑引进耐高温、高湿的其它品种,如娟姗牛等。北方以荷斯坦牛为主体的主产区,可考虑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干乳制品供应全国,甚至出口。吉林广泽乳业和法国合作建设的五万吨奶酪生产项目就是科学的选择,良好的开端。穿衣搭配排名面部按摩霜去角质纤体霜哪种好用化妆水淡斑产品哪个好

      三、关于合理结构问题

      1、关于乳品企业结构。由于中国地域的广阔性,区域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所以决定了中国乳品企业的结构必然是大中小结合。既要有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也要有国内知名企业,还要有地方区域性中小企业,甚至也要有一些满足特定市场需求的微型企业。日本大中小型乳品企业就有700多家,台湾2000多万人口,乳品大量依赖进口,自己还有乳品企业20多家。有些媒体和某些专家多次提出中国乳品企业要洗牌,但企业家数并没有减少。就是这次危机中,有些中小企业不仅没出问题,而且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乳品市场光靠几家大的寡头垄断是不可能的,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一些集养牛、加工、销售、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乳品企业将是发展的趋势。所以在奶业整顿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以大小论英雄,要淘汰落后的,而不是排斥小的,北京周边的华夏牧业等就是最好的证明。

      2、关于奶畜品种结构。要以奶牛为主体,因地制宜地开发奶水牛、牦牛、奶山羊等奶畜资源。在奶牛中,以荷斯坦牛为主的同时,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疆褐牛、内蒙古三河牛等品种。荷斯坦牛在中国奶业发展中立了头功,但现在发现,荷斯坦牛不耐粗饲,抗病能力差的弱点明显,饲养成本偏高,公牛犊开发利用价值低,母牛残值太少,所以综合效益不理想。而乳肉兼用型的西门塔尔牛,特别是德系西门塔尔牛(即弗莱维赫)相对荷斯坦奶牛有明显的优势。产奶量不比荷斯坦牛低多少,甚至不低,但耐粗饲,抗病能力强,母牛可产奶,且乳蛋白、乳脂肪等干物质的含量高于荷斯坦牛奶。公牛育肥卖肉,母牛淘汰时还可以当肉牛卖,残值很高,综合效益极好。现在市场上,奶仍大有消费空间,但牛肉的供应更紧。如果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抓出成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即增了奶,又增了肉,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现在优秀西门塔尔种公牛的冻精已纳入良种补贴范围,适宜的地方可以试养,新疆的呼图壁、四川新希望的阳坪养的都不错。

      四、关于规模化问题

      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实行规模化饲养,这为推进奶牛规模化饲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如何保证规模化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规模化饲养,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集约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载体,目的是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才能达到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所以规模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推进科学饲养的机制。规模化的方式多种,除企业自己建牧场,发展家庭牧场外,小区模式也是一种选择。但小区决不能简单的将分散饲养的农户集中到一个地方了事,必须做到服务上的几个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有效的规模化实现形式:一是山东曹县的银香模式,银香本身就是乳品企业,十分重视奶源,一时自己养不了那么多牛,就把养牛的基础设施搞好,然后引进具有一定饲养量的奶农进来,提供统一服务,实行封闭管理,签订合同,合作稳定,关系融洽,值得效仿。二是内蒙古土左旗的奶联社模式,奶农将分散饲养的奶牛作股入社,奶联社发挥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变兼业为专业,提高了饲养水平,提高了效益,奶农按股分红。这就是实行股份合作,实现要素重组,资源整合的路子,又好、又快、又省。三是租赁模式,由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办场,但自己没钱或无处买牛,就把奶农分散饲养的奶牛租进场,统一饲养,付给奶农固定的租金,既保证了奶农的收入,又解放了奶农。四是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可以叫合作社,亦可称奶农协会,方式是股份合作,实现几统一服务。内蒙塞罕区舍必崖合作社就是这种模式。

      在规模化过程中,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规模越大越好,贪大求洋。我们提倡的是适度规模,绝不是越大越好,而要经济、实用、科学。太大有很多的弊端,防疫问题,粗青饲料供应问题,粪污处理问题等都不好解决。

      五、关于饲草种植问题

      这次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根源之一,就和饲养环节植物蛋白不足有关,由于饲草中植物蛋白不足,造成奶质不达标,加之分散饲养,就为奶贩子掺杂使假造成可乘之机。鲁迅先生说得好,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但没有好草,就没有好奶。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动物。前者生产丰富的蛋白质,它的根瘤是天然氮肥发生器;后者的瘤胃是天然发酵罐,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豆科植物中的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绿色黄金,每亩产蛋白160公斤以上。是玉米的两倍还多,可惜这对我国绝大多数奶牛是一种奢望。有专家实验,每天一头奶牛添加三公斤和九公斤苜蓿对比,结果是年产量增加一吨多,净增效益1000多元。还有全株青贮玉米等同等高蛋白的草,营养丰富,是现代营养体农业的主体之一。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专家组去河北省保定市调研,饲喂普通秸秆时,奶牛单产只在4000公斤左右徘徊;饲喂青贮秸秆时,单产大约在5000公斤左右;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时,奶牛单产很容易达到6000公斤以上。因此为实现三年整顿振兴的目标之一,到2011年奶牛单产达5.5吨,必须改变饲草结构,在苜蓿和全株青贮玉米种植上有突破性进展。《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扩大优质高效饲料作物种植”。并提出2010年牛奶产量达到4410万吨,2020年牛奶产量达到6700万吨的规划目标。因此我建议把种草养牛视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种草和谷物饲料,一样落实补贴政策,这对实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目标,对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对全面建设现代奶业极具战略性。

      以上五点看法,算是对实施《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具体建议。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